爛好人/濫好人

也許你一直苦惱關於自己是濫好人的這個狀態,或是身邊有家人朋友是這個狀態,把你氣得半死。

不知道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,微笑永遠掛在臉上,唯唯諾諾的樣子,很少發表個人意見,所有委屈都吞進肚子,一直麻木,逃避自己,於是如果有人找他幫忙,無論是否願意,他都不好意思拒絕。

這類人嘴裏總是念叨著這樣一句口頭禪,「算了,就這樣吧!別得罪人」,「隨便,行啊,我都可以」,不斷取悅別人,很在乎別人怎麽看自己,很少有自己的觀點或者態度。

而另一方面,卻時常會有難言或壓抑的憤怒難以表達:「我都已經這樣了,為什麽還要這樣對待我?」

他們以為無條件地幫助別人,就是搞好人際關系,就能獲得別人更多的尊重和好評,無奈真正得到的卻是讓自己陷入痛苦、可憐、力不從心的困境中。

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一下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
1 . 存在依賴心理,不獨立,希望別人來為自己安排一切,缺乏主動意識,所以在面臨選擇的時候,不管大事小事都希望別人來做決定。

在成長的過程中,父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,幾乎是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,以至於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麽,自己需要什麽,已經習慣於任人擺布。

2 . 還有一種情況,對什麽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,滿不在乎,總覺得沒有什麽好壞,差不多就行,怎麽樣都行,已經自我麻痺到真的認為自己不在乎。

其實在過往的經歷中,他們或許曾經失去過自己非常在乎的人事物,或者對於非常喜歡的事物沒有得到,亦或者曾經想要表達需求的時候,被打壓住了。

自我保護機制會屏蔽掉那些痛苦的感覺,因此會自認為沒感覺,無所謂,其實,感覺一直都在,只是需要把他們重新找回。

3 . 擔心選擇帶來的後果,承擔責任。

大到人生選擇,小到吃飯點菜,每一種選擇都是要有一種後果,不想選擇其實是不願意承擔責任的心理。

哪怕是點菜這樣的小事情,都擔心萬一不好吃怎麽辦,萬一這樣做讓別人不高興了怎麼辦。

自己不敢表達想法,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,所以總是順著別人,總歸是錯不了的。

不管是怎樣的原因,歸根結底是在潛意識裏感到自卑,自我價值感低,時常感到孤獨,害怕被人排斥,一直麻木、逃避自我。

的確如此,按照這樣的處事方式,會避免掉很多衝突,
然而時間久了,老好人的悲劇便出現了:你的價值就這麽點,你的感受是可以忽略的,你要做的事就這麽多,而你不會拒絕也不會走,當有人需要你的時候,便會來找你,如果不需要你時,常常又把你忽略,沒有人真正的在乎你,也沒有人重視你。

討好他人並無法獲得真正的尊重

反過來說,他們希望別人來找他們主動幫忙,從另一個層面來說,其實也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那種無價值感,通過別人的肯定來獲得成就和自尊感,在這種情況下,其實不是他幫別人,而是別人在心理上幫他。

其實老好人還有個根深的觀念,那就是「道德感」,它有三個功能:

其一是證明他確實是好人,不幫別人,他無法對自己交代;

第二個功能,這也成為向對方索取的籌碼,我都做了這麼多了,我都這麼委屈了,你都不能怎樣怎樣嘛?

第三是進行心理保護,用道德感來偷換概念,掩蓋掉害怕得罪人的恐懼。

然而,如果當別人給了所期待的回報還好,但是多數情況下,會再次的忽略、無視、冷漠,不單單會帶來別人的忽略,時常也會受別人影響,受人擺布,讓別人有機會控制。

因為他們沒有想法,不會表達,不好意思拒絕,什麽都好,因此很容易受人利用。

當意識到對方總是在操縱控制自己時,又無力擺脫,因為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,不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
當這樣的情緒擠壓多了時,壓抑到一個臨界點時,便會有一次大爆發。

這樣的結果,事後一定會深深的後悔,會覺得更加沒有價值感,自貶更加嚴重,而這樣便會更加期待別人的重視,更加期待別人給他一個重視他自我價值的機會。

這就是像一個無底洞,掉進去永遠出不來惡性循環,有的人終其一生被人利用,活得委屈,找不到自我價值感。


想走出這個圈套,改變「爛好人」的模式,就要深入的探索自己,看清楚究竟是過去經歷的什麽,在影響障礙著自己,造成現在的價值觀和處事模式?

當發現那個原因,帶著覺察去生活,結果自然改變。

說出你想說的話,不做爛好人,雖然有雪中送炭的情誼,但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,照顧每個人的感受,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感受。

不想做的事,大多數其實是原本不需要做的事,取悅別人,首先應該看到自己的感受,不需要一生都在期待獲得別人的讚許。

本篇文章來源:《心探索》

Scroll to Top